首页 资讯 正文

江西上栗:绚美焰火致青春

体育正文 286 0

江西上栗:绚美焰火致青春

江西上栗:绚美焰火致青春

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九江6月21日消息(记者周蓓)这里(zhèlǐ)没有厚重的历史城墙,却有蓄势待发的科技种子;这里不见千帆竞发的古渡(gǔdù),却涌动着产学研(chǎnxuéyán)融合的春潮。这是江西九江共青城市,一个正以“共新”为笔,在创新答卷上写下“共兴”密码的年轻城市。 空中俯瞰(fǔkàn)共青城,碧水(bìshuǐ)蓝天,城市风光如画(央广网发 潘成 摄) 面积小、人口少、工业基础薄弱,这(zhè)似乎(sìhū)是这个城市的“先天不足”?对此,共青城人无一否认,但同样无一“认命”! 如何争先进位?共青城选择用创新基因弥补资源短板,通过强化科技、产业(chǎnyè)、人才、环境四大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,形成(xíngchéng)了一套(yītào)“播种育苗、浇水施肥、牵线搭桥”的产学研(chǎnxuéyán)转化模式,城市与产业在创新实践中双向同频,共同盛兴。 “播种(bōzhǒng)育苗”的创新基因 “科技成果就像一粒种子,政府要做优秀的发掘者与(yǔ)促进者。”共青城市委书记(shìwěishūjì)万建明(wànjiànmíng)在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2025年度品牌(pǐnpái)论坛“产·学·研·投·政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”圆桌论坛上如是说。 共青城市委书记万建明参加(cānjiā)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2025年度品牌(pǐnpái)论坛(央广网发 杨丽 摄)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,一套“赛事(sàishì)选拔+基金扶持+场景对接”的孵化体系(tǐxì)已然成型。 共青城市通过举办中国(zhōngguó)青年企业家(qǐyèjiā)发展峰会(fēnghuì)、创新创业大赛,联动15所大中专院校12万师生智力资源,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科创基金,让优质科技“种子”脱颖而出。 以青云长空产业引导(yǐndǎo)基金为抓手,引入专业“基金管理人”“技术经纪人”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机制推动技术走出(zǒuchū)实验室。 共青城还常态举办科技部无人机遥感比测、长江经济带(九江·共青城)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赛会,吸引专家院士和行业精英(jīngyīng)共赴(gòngfù)共青城,形成低空产业发展特色聚智平台,为(wèi)育苗提供支撑。 “我们坚持投早、投小(tóuxiǎo)、投硬科技,让创新基因在萌芽(méngyá)阶段就获得养分。”万建明道出育苗逻辑。 如今,一颗颗种子正破土而出——柔烁光电实现“当年(dāngnián)签约、当年投产”,民强新材料(cáiliào)13项专利(zhuānlì)撬动10亿元市场,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1年的68家增加(zēngjiā)到2024年的163家,增幅达140%。 “浇水施肥”的成长(chéngzhǎng)生态 “政府负责(fùzé)阳光雨露(yángguāngyǔlù),企业负责茁壮成长”,在共青城,阳光雨露从不停歇。 在共青城(gòngqīngchéng)市政务服务中心,市民在窗口办理业务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杨丽 摄) 针对科创项目从落地到达产(chǎn)的漫长周期,共青城以三大(yǐsāndà)机制破解科创“死亡谷”,实现精准护航: “属地+部门+专班”机制精准滴灌,党员干部下沉(xiàchén)一线(yīxiàn)“有求必应”; 行政审批局(jú)“小赣事(shì)”帮代办中心让企业开办实现“一件事、一次办”; 低空经济15条、青年人才留用15条、校地企融合发展(fāzhǎn)15条等政策礼包(lǐbāo)从“年终奖”变“及时雨”。 江西汉口泛半导体技术(bàndǎotǐjìshù)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 周蓓 摄) 共青城的“陪跑”模式已初见成效:某硬科技企业在转化初期因资金(jīn)(zījīn)链紧张濒临破产(bīnlínpòchǎn),政府通过基金小镇引入中金资本注资,助其从10人小作坊成长为估值16亿元的中型企业,这正是“浇水施肥(shīféi)”机制的生动注脚。 “牵线搭桥”的(de)融合平台 走进武汉纺织(fǎngzhī)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(fúzhuāng)产业研究院,“共享大脑”数据(shùjù)库正实时更新服装版型数据,中小企业轻点鼠标即可获取智能制造方案。 在(zài)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、中航(zhōngháng)国际艾维国际飞行学院首批学员已握紧操纵杆,为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。 在南昌大学光氢储研究院的实验室内,全球首座智能互补充电站(chōngdiànzhàn)正发出稳定(wěndìng)电流。 共青城市光氢储(qīngchǔ)产业园(央广网记者 周蓓 摄) 共青城产学研协同最鲜明(xiānmíng)的(de)特色是构建了 “研究院+产业园”“人才+产业”“金融+项目”的三维对接体系。 研产融合:与武汉纺织大学、南昌大学(nánchāngdàxué)等高校(gāoxiào)共建8个现代产业学院和3大技术(jìshù)研究院,11个校地企协同重大人才科创平台,其中南昌大学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已落地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转化项目。 人才共生:谢明勇(xièmíngyǒng)院士工作站、陈义旺教授团队等高端智力(zhìlì)资源在共青城落地,催生了柔烁光电等种子独角兽企业;2025年5月来,推出首批(shǒupī)12个校地企融合“揭榜挂帅”项目(xiàngmù)和10个校地结对共建基地,39个高校团队、37个高校学生社团(shètuán)参加揭榜、结对,赋能产业发展。 金融循环:依托基金小镇,共青城搭建起“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(lùyǎn)基地”,让资本与项目精准牵手,形成(xíngchéng)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的良性循环(liángxìngxúnhuán)。 当高校教授带着学生在企业(qǐyè)车间破解难题,当资本与技术在基金小镇路演厅握手,一条共生(gòngshēng)共荣的生态链已然成型。 鄱阳湖的晨雾还未散尽,南湖机场的跑道已有飞机腾空,百米之上的“数字(shùzì)苍穹”,新质生产力(shēngchǎnlì)的脉动强劲。 江西省首个市场化运营、环鄱阳湖首个A1类(lèi)跑道型通用(tōngyòng)机场——共青城南湖机场(央广网发 潘成 摄) 基金(jījīn)小镇资本集聚、高校技术溢出、政府服务催化三重效应释放,共青城正朝着聚集十家院所、打造十大(shídà)平台,力争2026年集聚国家级(guójiājí)人才50人以上的新目标航行。 产业新城能跃迁,创新才(cái)是永恒引擎。这座(zhèzuò)以“青年创业”闻名的城市(chéngshì),正以“共新”促“共兴”,在硬科技产业化的赛道上书写新的答卷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(wèijīng)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江西上栗:绚美焰火致青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